北京湿疹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文俞华波
说起萧山的历史,东晋名士许询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许询,字玄度,东晋高阳人(今河北蠡县一带),正史没有传记,其事迹散见于《晋书》孙绰、谢安、王羲之等传记及《世说新语》等著述之中,仅从这些吉光片羽的记述之中,便可看出其不凡之处。在东晋时,许询便非常有名,他与谢安、孙绰、支道林、戴逵等一代名流交游甚笃,甚至晋简文帝司马昱在担任会稽王时,也尊其为座上宾。许询与王羲之友谊最深,从王羲之流传的法帖中,多处提到了“玄度”,许询也应邀出席了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曲水流觞。
许询在萧山生活较久,不仅萧山的地名由来与他有关,而且因他留下的遗迹和故事也非常之多,如市区的祇园寺、崇化路;楼塔古称仙岩,是许询的重要隐居地,传说在此羽化成仙而得名;义桥镇许贤村(旧制为许贤乡,为萧山历史最久的建制乡之一,传说因许询的第十二世子孙唐代孝子许伯会而得名)是许询安置家眷的地方,他最小的儿子许珪在此定居,开枝散叶,因而许询也成为了萧山许姓的始祖。
萧山地名的由来
高栖不受鹤书招,
北干家园久寂寥。
明月空怀人姓许,
故山犹自岫名萧。
这首由宋代诗人徐天佑所作的《许询园》一诗,道出了萧山地名的由来,就与许询有关。这一点在唐朝许嵩所著的《建康实录》中也可得到佐证:“询字玄度,高阳人。父归,以琅玡太守随中宗过江,迁会稽内史,因家于山阴。询幼冲灵,好泉石,清风朗月,举酒永怀。中宗闻而征为议郎,辞不受职。遂讬迹,居永兴。肃宗连征司徒掾,不就,乃策杖披裘,隐于永兴西山。凭树构堂,萧然自致,至今此地,名为萧山。”
因为父亲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担任会稽内史,所以许询一家就在会稽山阴安了家。皇帝征招,他不愿为官,于是就躲到了萧山西山脚下建造新居,过上了萧然自致的隐居生活,因而西山也被称为萧然山,萧山也因山得名。南宋《嘉泰会稽志》载:“萧山,在县西一里。西汉地志云: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旧经云:许询尝登其山,凭林筑室,萧然自致,乃名萧山。”这应该是现存方志中萧山地名来自许询的最早记载。明《嘉靖萧山县志·山川》载:“萧山,在县西一里,属崇化乡,邑以是名,又云萧然山。旧志云:晋许询于此凭树筑室,有萧然自适之趣,故名。或云勾践与夫差战,败,以馀兵棲此,四顾萧然,故名。地志云: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在治之西,又曰西山。”可见,萧然山的由来有了两个版本:一是许询,二是越王勾践。自现存《万历县志》而下记录内容基本一致,但均有“按:《汉书·地理志》有‘余暨县,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故名不始于许”的记载,提出了萧山的地名不是从许询开始的质疑。而清康熙年间,我们萧山的牛人毛奇龄在《县志勘误》中更是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汉书·地理志》既然已有明确记载,前朝县志就不应该将萧山的由来强加附着于两位名人之上。年版的《萧山县志》也支持了这一说法,认为萧山地名来自许询不可信。
萧山自西汉置县以来,先后有余暨、余衍、永兴等县名,那么改成萧山是什么时候呢?史料记载是在唐天宝元年()。旧唐书记载“八月丙寅,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一百一十处。”原会稽郡永兴县因与江夏郡永兴县(今湖北黄石一带)重名而更名为萧山县。
这里我们应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