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医院治疗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
01
年7月10日,硝烟未散。
炮火之中,25岁的记者方大曾背上相机,穿过清晨的北平城,抵达卢沟桥。
起初,日军怀疑方大曾是中国军方的密探,将他截住,但见其神态自若,盘查一个小时后便让他有惊无险地通过。
按照国际公约,记者和医生在战争中可得到保护,除非发生误伤。
于是,方大曾成为卢沟桥事变后,第一位来到现场的新闻记者。
▲战地记者方大曾(-?)。图源:网络
在此后一个多月里,方大曾单枪匹马奔赴前线,用一架相机拍摄抗日战场,以笔名“小方”在国内报刊发表多篇通讯,记录中国军人奋勇杀敌的斗志。
他写道:“我看到一大批伤兵结队缓缓地走着。他们经过军队哨岗时,哨兵们严肃地举枪敬礼,记者被感动得落泪了,尤其是夜色朦胧中,给这一幅画面增加了百倍的伟大。”
小方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奔走,几乎哪里发生战斗,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随着日军不断增兵,华北战场逐渐告急。
年9月30日,方大曾在《大公报》上发表《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后,人们再没有收到他的消息。
方大曾的朋友,另一位抗战时期著名记者范长江,无比痛惜地回忆道:
随着平汉战局的恶化,保定失守,我们就不知道他的消息,汇款时也不知给哪汇去。问他的亲戚,回信说小方到保定时,正值保定失守。他被迫退到保定东南的蠡县,在蠡县曾发出一信。以后就没有了下文……
方大曾“失踪”了。
▲方大曾的文章《我们为自卫而抗战》。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刚结束对陕甘宁边区的访问,在北平(今北京)亲眼目睹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斯诺针对利用卢沟桥事变发动战争的日军,提出一连串质问: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
日军占领北平并封锁全城后,斯诺将他在崇文门的住宅变成爱国志士与青年学生的避难处。之后,斯诺转移到上海,继续揭露日军的暴行。
在时代的裹挟下,身在中国的各国记者都被卷入了这场惨烈的战争。
他们在此后的岁月里仗义执笔,甚至亲临抗日战场,用生命书写这个民族遭受的苦难与不屈的意志。
▲“七七事变”时,卢沟桥上的守军。图源:网络
02
年8月,日军继续扩大战争规模,挑起“八一三”事变,兵临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
淞沪会战前,日军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但中国军队在上海奋起反击,与之浴血缠斗三个月,以伤亡30万人的代价,表明了“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的决心。
在上海租界避难的埃德加·斯诺,是这场惨烈大战的见证者。
他看着许多英勇的部队,在枪林弹雨中一直坚守到最后一人;他听闻驻守在宝山的一个营(姚子青营),所有官兵都战死在他们的岗位上;还有从湖南来的四个营,他们中没有一个人从机枪前后退,直到被装备上占优势的侵略者消灭。
此后,随着中国军队在各地顽强抗战,斯诺在《为亚洲而战》中写道:
远在西、北欧各国迅速溃败沦亡之后,这个被欧洲人蔑视地指出,在日本机械化部队进攻下,至多只能支持六个月的中国,毕竟仍然站着身子迎击他的敌人。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图源:网络
此时,还有许多中国战地记者置身于前线,其中包括供职于《申报》的摄影师王小亭。
年8月28日,日军派出轰炸机窜至上海南站上空。
当时上海江西会馆正在遣送大批难民回乡,车站上聚集了大量平民,日机却不断俯冲,进行无差别轰炸,当场炸死平民多人。
轰炸过后,王小亭立即驱车奔赴上海南站,只见“铁轨上、月台上到处是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一个幼儿正坐着大哭,一个路过的男子从轨道上抱起了他,王小亭在悲痛之中将镜头对准了他们。
▲《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王小亭摄于年8月。图源:网络
王小亭后来回忆说:“由于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被鲜血浸透。”
他拍摄的这张照片,即著名的《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
两个星期后,这张照片被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引起国际社会对淞沪会战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