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航运体系中,大西洋的地位举足轻重,是世界第二大洋。而大西洋上空也是重要的航空线路,西欧到北美之间的北大西洋航空线,就被称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线之一。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大西洋上空的一件事。“兴登堡号”飞艇是二战期间德国制造最大的飞艇,年5月3日,“兴登堡号”从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机库里缓缓驶出,跨越大西洋。三天后的傍晚,一千多名各界人士云集在美国新泽西州海军航空总站,准备迎接著名的“兴登堡号”飞艇。下午七时三十分左右,“兴登堡号”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突然,一声巨响传来,一个大火球在航站上空爆裂开来。兴登堡号“兴登堡号”飞艇怎么会在即将降落的瞬间发生爆炸呢?科学家们组成调研小组对此展开了调查,小组从飞艇本身入手调查得知“兴登堡号”飞艇是硬式飞艇,不会受到外界气压变化的影响。然而每年五六月,在大西洋上空是雷雨多发的季节。如果“兴登堡号”飞艇在飞行途中遭遇雷击,就很有可能导致起火爆炸。可是当时飞艇的飞行高度与雷雨区域并没有交集,雷击不是引爆飞艇的原因。小组成员在当时的飞行记录中发现,飞艇降落前曾有股冷风扰乱了气流,飞艇为了避开气流进行了两次大幅度转向,而成员们在飞艇结构研究中,推断飞艇钢缆并不能进行大幅度转向!飞艇钢缆的承载力不够导致崩断,无意划破装满易燃气体氢气的气囊,那么只要一个小小的火花便可以点燃整个飞艇。可是小小的火花又是出何而来呢?这时一名成员注意到飞艇在降落时,在上空漂浮了一阵子,成员们猜测如果天空中的某种特殊气流不断拍打着飞艇的外壳,也许就会产生电火花,成为爆炸的导火索。对此,调研小组对高空大气环境进行记录调查,同时又找来了一个爆破小组,通过模拟实验重现当时飞艇爆炸的现场过程。最终,小组成员们能不能找到答案?究竟是什么产生了电火花点燃了泄漏的氢气?人类在完善航空技术水平的路上还要走多远?今天的《地理中国》节将为您揭秘!我们不见不散。《大西洋上的“空中走廊”》《地理中国》播出时间:3月21日17:42
点击“阅读原文”
玩诗词抢红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