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军区八分区二十三团的反扫荡战斗四

北京什么医院皮炎好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在年5月28号的这一天,八分区二十三团经过一晚上的夜间机动,在天亮前到达了东张岗村。他们准备在白天宿营,隐蔽到入夜后,再行军到更南面的滹沱河畔,借助芦苇荡的掩护一路向西,完成总部下达的转移到山区的任务。

可是正在这是,我军意外的和敌人遭遇了。当时周边几个炮楼初建,日本兵正在附近村子扫荡,给村民挨家挨户摊派粮食,并拆除老百姓的民房做修炮楼的建筑材料。于是让双方都没有想到的遭遇战发生了!

一、奇怪的日军“骑马部队”

当时日军11中队的主力,驻扎在北埝村北边的泊庄据点。而在其西南方的中埝村,日伪军正在抓捕民夫,修建一个新的炮楼。为此,日伪军组织了清乡队下乡征集物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去村里抢掠粮食和物资,为修筑炮楼并长期驻守做准备。

而日伪军拥有的兵力,据《饶阳县西张岗附近战斗要图》分析,日伪军联合清乡队出动的,是联队11中队一个小队的日军,和20多个伪华北警备队的伪军。同时为了方便物资的运输和耀武扬威,他们还有其他的兵种参战。当时日伪军不仅携带有骡马大车,而且还有骑兵参战,在日军亲自手绘的战图上,当时在东张岗村附近,出现了一支“骑马部队”。

这其实并不稀奇,在很多次的作战中,日军都是把骑兵以小队规模分散加强到大队一级,作为侦察、袭扰、追击力量使用。这种步、骑、炮多兵种混编的情况,其实在大扫荡中是司空见惯的。以五一大扫荡时的日军坂本支队为例,当时其下属的大队,除了大队本部和四个步兵中队以外,还拥有一个机关枪中队、一个联队炮小队、一个骑兵(乘马)小队、一个行李弹药班。

而东西张岗村战斗中,在已经出现了两个日军步兵中队、一个重机枪小队的情况下,再出现一个骑兵分队,那也是非常正常的配置。

关于日军这种广泛使用骑兵的情况,日本伊藤正德在《日本军血战史》一书中也有描述:

“在中国中南部的战场,自一九四二年以后,骑兵已经完全替代了汽车部队,而在缅甸也同样壮观。虽然骑兵战即将成为历史陈迹,但在世界骑兵战的闭幕中,精彩的谢幕却在中国上演,缅甸之役也是其中一幕。”

因此到目前为止,在东西张岗村参战的敌人,我们目前能确定的,除了伴随作战的伪军警备队和特务队,仅出现的日军番号,就有一个乘马的日军中队部指挥班、四个步兵小队(各54人)、一个重机枪分队(22-57人)、和至少6名骑兵。合计全部日军应该是在54*4+19+22+6=人以上,而且是步兵、机枪兵、骑兵的多兵种混合部队,可不是日军那本瞒天过海、胡说八道的《华北治安战》里面说的仅仅55个步兵。

而按照日军一贯通过隐瞒参战兵力,来宣扬“皇军”所谓“以少胜多的”光辉形象、进而隐瞒伤亡数字的德性来说,这种隐瞒专业骑兵部队的手法也并不稀奇。当然了,要是有旅居日本的所谓“专业日本军史教授”非要和小编犟,说这些所谓的日军“骑马部队”,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头步兵,去抢了中国老百姓一匹马甚至一头驴,稍微学了学骑术,就当成专业骑兵来用了,那小编陈天刑只能说,虽然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但是这些“骑马部队”未免太专业一点了吧?

在日军自己的战图中,很明显有这些日军骑兵分兵后,有骑马战斗边打边撤的路线轨迹。而要完成这样的骑马作战,那可不是容易的事,这骑术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在马上战斗更是非常高大上的技能。

而这种专业骑兵可不是那么容易训练的。日本陆军正式的骑马训练是从明治初期开始的,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骑兵,要完成的专用教科书就有《马术教范》、《马是提要》等等,一般要经过长期的高强度训练,其武器装备和成本造价都远胜于普通步兵。

因此在当年的骑兵中,大多数都是把马匹做为交通工具,平时骑马机动、战时下马打仗的“龙骑兵”(并非骑着龙的龙骑士,而是对这种下马打仗的骑兵的专业称呼)。我军的冀中军区骑兵团就是如此,仅有少部分精锐指战员拥有马上作战的能力。而东西张岗村出现的这股能骑马战斗的所谓“骑马部队”,让人不得不怀疑当时参战的日军,除了临时征集骡马的步兵,很可能还有专业的骑兵分队参战。

当然了,根据目前的史料,我们只能确定,在东西张岗村最早和我军接触的,是大概一个小队55个日本兵,和28个伪军警备队,以及数目不详的的汉奸特务队。至于这支特殊的“骑马部队”具体番号和由来,我们并没有充分的证据。因此,对于他们是否专业骑兵的讨论,目前是只能“存疑”的。这个问题,只能留待以后请方家解惑了。

二、还原战场的遭遇战

让我们长话短说,在年5月28号上午八九点钟的时候,由日伪军联合组成的“清乡队”,直接冲进了西张岗村。他们带着装运物资的马车,领头的几个鬼子还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进了村子!

这大扫荡期间的鬼子进村,那是绝对没有什么好事的。而这些日伪军的主要目的,是要尽快建成中埝头的炮楼,他们急需大量的劳动力、建筑材料、和长期驻守用的食物。因此这鬼子一进村,那立刻是见人就打、见到壮劳力就抓,见到粮食就抢,更有甚者,他们还拆掉了一些老百姓的房子,把房梁、砖瓦等建筑材料装上带来的大车,准备运到中埝头去盖碉堡,

“快跑啊,鬼子来了!”看到鬼子兵进了村,老百姓赶紧找地方隐藏,有的就哭喊着四散而逃,一时之间,这整个西张岗村里面,是哭声、喊声、枪声、打骂声响成了一片!五一大扫荡期间在无数村落里曾经上演的一幕幕悲剧,又在西张岗村发生了!眼见着这个本来安静祥和的冀中小村,就即将堕入人间地狱之中了!

这个时候,这股日军的猖狂行为,也惊动了刚刚在拂晓时分到达附近的23团三营。在天亮前到达村子以后,团部除了抓紧时间安排战士们休息,也在周围放出了警戒哨。而两村之间仅仅距离三里半地,西张岗村的惨状,立刻由哨兵紧急回报给了团领导。

这个时候,摆在23团领导面前的,就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打吧,毫无疑问会暴露目标,耽误我团对上级命令的执行。而且更可怕的是,这枪声一响,让周围据点的敌人听到了,那到时候鬼子援兵就是源源不断。而我军要是在大白天被四面合围,那可是很危险的!

可要是不打的话,我军是人民子弟兵,而且有四百多老八路,哪里能眼睁睁看着这区区几十个鬼子和汉奸,就敢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如此猖狂?

这可该如何是好?

三、9:40分敌我双方开战

当年的八路军和其他部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他们是真正来自于人民的军队,是“好人当兵”。

与以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古训不同,当年是最先进、最有知识、最热血的好人,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勇敢拿出武器参加八路军的。关于这一点,其实当年的日伪军都是心中有数,而且衷心佩服的。当年的日本兵斋藤邦雄在回忆录中,曾经写到他和一个伪军刘队长的对话:

当时的国统区还有人羡慕日占区的生活。蒋介石总统的部队也全是些“好人不当兵”的部队,所以必然会失去国民的支持,注定无法长久。刘队长的观点很新颖,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问他:“那么谁能治理现在这样的中国呢?”

“只有八路军和毛泽东。”刘队长毫不犹豫地回答。

然而当时日军兵锋正盛,八路军和日军打仗大多都是“逃跑”,所以听到这个论断我很是惊讶。我好奇地问刘队长理由,他说:“因为八路军是‘好人当兵’。”和当时其他的中国军队完全不同,八路军纪律非常严明,哪怕拿村民一针一线都会当成重罪。而且军官和士兵没有差别,待遇都是一样的。因此当地的人们都欢迎八路军,信赖并协助他们。虽然八路军现在实力还很弱,但未来终究会夺取政权。

好人当兵是八路军的致胜法宝!刘队长很平静地说出了一番让我这个日军感到刺耳的话来。当时我还与刘队长争辩过,等我历经战斗后再综合其他情况发现,他对八路军的认知是正确的。

所以,好人当兵的八路军指战员们,是绝对看不得日本鬼子在眼皮底下欺凌老百姓的。哪怕明知道危险,哪怕明知道要牺牲,那也是要冲上去的!我们后来人可能还会用理智来分析利弊,但是在当时的八路军指战员来说,这压根不是什么选择题!

兵贵神速!当时情况紧急,谭斌团长和姚国民政委没有过多犹豫,而是当机立断:打!我们要借着兵力的优势,立刻合围这股日伪军!只要我们的行动够坚决,合围的足够彻底,那么是可以在敌人反应过来以前,快速吃掉这股敌人的“清乡队”。事成之后,我们可以再快速转移。只要进入滹沱河岸边的芦苇荡,敌人再想找到我们,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计议已定以后,我军立刻紧急集合,由东张岗村南隐蔽的位置出发,先向西迂回、然后再转向南边。我们的打算,是先绕到西张岗村敌人的南边和西边,截断敌人的退路,然后一举将敌人合围消灭!

据当时的亲历者讲述:刘居,92岁,衡水地区西张岗村人。那一年,他13岁,亲眼看见了这场战斗。

年,麦子黄梢的季节。一支八路军的部队路过,在西张岗村刚准备歇脚,有信息说日本侵略者来了,八路军先是撤到村外去隐蔽。日本侵略者在村里扫荡烧杀,八路军又追过来打……当时刘居藏在屋子里没敢出去,只听见外面嚷“插旗”“插旗”,后来听见几声枪响,接着枪声远去了。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上午9:40分,我军整队出发后不久,刚刚在东张岗村南边向西边前进的时候,从西张岗村突然冲出一股日军,他们在前方骑兵分队的率领下,向着东张岗村扑来!

东西张岗两村只相距三里多地,这些日军步骑兵速度很快,转瞬即到。而这些敌人警惕性很高,他们还没等着进到村里,就发现了村南正在向西迂回的我军两路行军梯队!

大事不好,我们被敌人发现了!我军的目标提前暴露了!

本文主要资料由北埝魏江涛先生搜集整理,并参考了冉二林、穆立新、齐更臣、刘年等诸位先生的考证成果,小编陈天刑执笔记录。

采访名单:

魏大栓,北埝村老党员

魏永德,当时的目击者

孔增林,92岁,西谈村人

刘居,92岁,衡水地区西张岗村人

杨会芝,90岁,肃宁西谈村人

宋国栋,92岁,西谈村人,在县大队当过兵。是现在沧州地区在世的一位抗美援朝老兵

西谈村已故老党员齐殿青的儿媳

参考资料:

《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第二十三团简史》王寿仁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无线电通信情况》屈培壅、刘耀华、王克俨、黄学文、胡雄飞整理

《蠡县县志》

《蠡县北埝村东“八路军坟”考》齐更臣千里堤

《清明节再考蠡县北埝村东“八路军坟”》冉二林、穆立新

《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大事记》

《冀中区第八分区人民抗日斗争大事记》

《饶阳县志》

《华北大扫荡》

《抗日沟——新的长城》田涯

《解放日报》年2月6日第号

《华北治安战》

《步兵第联队11中队的报告书》

《步兵第百六十三联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