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鸟为邻素心一片如淡月,感人只在朦胧

<

序:春芳历历新

文/王祥夫

说是给这本书写序,其实在我心里感觉是在给这本书做一次编辑,当老师出身的人,看别人的作品总像还在学校里批改学生的作业,外面刮着风,像是要下雨了。通常是,我会一边看稿子一边改一下,如果有什么错字病句都会一一给改过来,而看刘亚荣的这本集子,我却没得改,很长时间以来,她一直在叫我师傅,这个称呼好像是要比老师更亲切一点。师傅是要教徒弟学一些事的,但我却没得教她,写文章向来是没办法教的,她若喜欢会自己摸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摸索过来摸索过去,如果说有经验,也都是摸索出来的。读她的许多文章,我倒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宽博,刘亚荣的散文富有宽博之气,读她的散文,像是行走在小说与散文之间,所以其气宽博,我在心里想,她如果认真写起小说来会是什么样,这其实是不可想象的,但读她的散文让人想到她如果写小说什么样,起码可以说明她的散文有小说的东西在里边。相对时下的文化散文而言,我还是喜欢看刘亚荣这种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散文,不妨就把它叫作是生活散文吧,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写文章其实跟角儿们在台上唱戏一样,你一张口,人家就会明白你有没有。刘亚荣散文的宽博之气就在于她有,就在于她的生活特别厚实,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其实谁都不会缺乏生活,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便也就是这么个意思。从这一点来说,刘亚荣的散文之所以耐看就在于她善于发现生活中往往被人们忽略掉的那些东西。加之她的散文很少做文化探讨的姿态,所以,读她的散文就总觉得特别亲切,她文字里边那种质朴的生活气息总是扑面而来,读她的散文会发现,她笔下的一事一物往往都离我们不远,但我们却往往又没注意到,或者是被我们忽略了,而一个好的作家往往善于在寻常的生活里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好作家的使命其实就是要把那些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掉的美呈现给人们,我以为亚荣在这方面是做到了。还有,她的散文里有许多本该属于小说的东西,比如《村里的川妹子》,你把它当作小说来读也可以。我们知道,小说的间架结构总是要比散文大那么一些。所以说,她的散文读起来像是要比别人的散文更加厚实一些,分量重那么一些。

情趣,亚荣的散文读起来让人感到有趣,为文之轻松、为文之有趣的前提是需要作者的写作状态极为放松,而能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事。有些作者写东西就是放不松,总是紧着。但有时候,一个作者的心情与状态总是很紧张也不能说是一件坏事,尤其是对小说写作而言,气愤着或激动着对写作有时候倒是一件好事,写小说最怕的就是麻木,一个作家任凭你外边怎样的天翻地覆或地动山摇他都无动于衷,这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而写散文,却往往又不容许你激动过头大喜大怒,我个人认为散文写作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放松。在这一点上,亚荣的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轻松有趣,首先是与她的人分不开,文章的好与坏,有趣或无趣,其实都取决于一个作家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怎样看待她周围的事事物物。即如她笔下的《石榴石榴》和《鸣虫三章》,从小小的事物一路写下去,似乎整个时代都在里边了,对童年的短暂回忆其实给我们重现了一个时代。而那篇关于小虫子的文字,真是有奇趣,从小虫竟然写到了父亲,写到了吃饭,再从热汤面写到了虫子。正面是写这个,而反面敷粉的效果是把那个时代的艰难困顿呈现给了我们。在亚荣的散文里,即使是单纯只写小虫的那篇《驴驹及驴驹葫芦》,也可以看出作者兴趣之广泛与生活场景可以随手拈来皆成妙趣的好来。如果说这是一篇记写小虫的小文章,但其景深特别深广也特别宽阔,已远远超出了小文章的范畴。我以为这是亚荣散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这篇散文可以看出作者澹荡如波横无际涯的文心。而其情感的倾诉又一如“素心一片如淡月,感人只在朦胧间”。

是为序。

编辑推荐

小时候的夏天,喜欢一个人钻到百年老屋旁边的林子里,静静地坐在树底下,听蝉鸣一声接一声地鼓噪,奇怪的是整个人居然很快就静下来,一丝凉意从脚底升起,汗水不知不觉就收了,天地之间,除了那蝉鸣在耳旁响起,周围竟然出奇地安静下来,蝉鸣越是悠长有劲,身子周边就愈是安静,仿佛蝉鸣声就是一把锁,把人间的噪音都给锁起来了。我就是那个在锁外面徘徊长大的少年,只知道树上的蝉儿闹得越凶,心里就会越安静下来,根本就没有想到古人还有写这种境况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总是在不经意外流走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与虫为伴、与鸟为邻的日子很快就从我眼前消失了,我从乡村里走向了水泥钢筋构筑的城市。这座城市大得无边无际,除了夜间能从高楼大厦缝隙间抬头仰望到乡村里曾出现过的月亮外,其余的都是不曾有过的噪声与车水马龙,雾霾时不时地袭击一下,只有从张家口那边吹过来的大风猛烈而粗暴时,蓝天白云才会君临天下,于是便格外怀念起乡村的日子,怀念起那些有飞鸟与虫鱼走兽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虽然平淡而清贫,但令人心旷神怡,念念不忘。

庚子年春夏之交,人们的心情格外沉重而压抑,新冠病毒的肆虐与疯狂如阴魂附体一般,令人惴惴不安,就在这个时候,散文家刘亚荣的集子《与鸟为邻》如鸟一般飞到我的案台上。随手翻开册页,一幅北国潴龙河畔的风光画卷便在我的眼前缓缓打开:葫芦船渡、川妹子,石头变成羊、花果四处香;狐狸木、皂荚树,乡村伦理与豆腐;蛙事儿、水坑记,桂舅种贝母,鸣虫响唧唧。正所谓:一条潴龙河的前世今生,写不尽恩怨是非;一个孟尝村的古今传说,道不完的乡思爱恋。

实力散文家刘亚荣的个人写作着眼于故乡远去的风景以及自己成长道路的远近记忆,特别是她那段从医生涯的真实记录,写的是病人,忆的是自己,以药名入文,借病痛叙事,画的却是一幅渐行渐远的青春岁月。她的笔触既有女性的细腻多情又有男性的宽厚有趣,对故乡潴龙河畔的风土人情、田地庄稼以及亲戚朋友进行了详尽的描摹状写,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存法则,叙写这块土地上数十年来的人事变迁,或怀念,或抒情,或怜悯,或评判,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典故精彩纷呈的纸页故乡。作者文笔优美,细节设置摇曳生姿,在看似娓娓道来的叙述当中,铺陈了一种社会历史变迁的惨烈与阵痛,从日常生活中写出了大境界,大情趣。欢迎各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