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8岁的她被拐到山村,成教师后

当被拐者与“买主”成为有情感羁绊的家人,拐卖的残忍是否被弱化?拐卖罪名单里是否可以删去一些名字?而被拐者本人,是希望获得“解救”,还是希望重回被拐下的平静生活?

8岁,被拐卖

年端午节前,河北石家庄火车站人潮汹涌。8岁的郜艳敏在排队买火车票,她是河南许昌人,在河北打工,这次打算趁着端午回老家帮父母收麦子。

她出生在许昌襄城县下的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虽然喜欢读书,成绩也不错,但家中情况困难,在她之下还有两个弟妹,因此读完初中后,她就像村里其他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年,她到河北蠡县一家毛线厂打工,此时正好在外奔波一年。

火车站人群熙攘,在排队的时候,有两个女人走到郜艳敏身边,自然地闲聊起来。她们说起唐县有个工厂在招工,待遇不错,要不要去看看。对方态度热情,郜艳敏同意了,但上车后她便意识到了不对劲,试图逃脱,却被严密看管,最后还是被带往唐县。

到唐县后,她被这两个女人贩子转给了3个男人贩子。三人将她和另外被拐的女子关在密闭的黑屋子里,看管严格,动辄打骂。在这期间,郜艳敏被其中名男贩子强暴。她在黑屋里用头撞墙,想死,没死成。

人贩子说:“你这样死了,我们就把你仍在野外,你会被也够吃了,如果活着,至少你的父母还知道你在人间。”

在被拐的第四天,郜艳敏“迎”来了自己的买主,一个五六十岁的老汉。对方给了人贩子元,将郜艳敏带离了黑屋子,来到了河北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

下岸村是太行山脉深处的一个山村,村庄四面山石裸露,荒凉而贫瘠。外边与村子相连只靠唯一一条狭窄小路,车开不进去,仅允许自行车和人通过。全村共多口人,却有30多人都是从外地买来的媳妇。

郜艳敏的丈夫是那老汉的儿子,一个羊倌。

第一年,郜艳敏不愿接受当下的处境,进行了多次抗争。她逃跑,没成功,被丈夫追回来暴打一顿;她自杀威逼三次,吃老鼠药、安眠药、跳河,也没死成。

“结婚”一年后,郜艳敏获得了回家乡探亲的机会。她和丈夫回到河南老家,面对的是因女儿失踪哭瞎眼的母亲,和一年内头发全白,得了一身病的父亲。在女儿失踪的这一年里,夫妻俩报了警,却没音讯,四处打听消息,却一次次失望。最后只好安慰自己,没有消息,就当是最好的消息吧。

她找到单独与母亲相处的机会,说想回家,不愿再回去了。

母亲煎熬了很久,最后还是对女儿说:

“如果你不回去,他们就人财两空了,他们也是农民,不容易,买你的钱都是向别人借的。另外,在咱们这个地方,结过婚的女子再想找个好对象就难了。”

于是,这场满怀希望的探亲之旅,以她的绝望告终。

她回到这个家中,第一年里的厌恶、愤恨、抗争,在第二年里已变得极其微弱。直到怀孕,大女儿出生,她真正认命了。她开始说当地曲阳话,同村子里其他媳妇一样勤劳干活,孝顺老人。

郜艳敏接受这个命运,还因另一身份——她成了一名乡村代课教师。因过于偏僻贫穷,没有老师愿意来下岸村,郜艳敏一身初中学历,已经是村子里学历最高的人。除了因为两个孩子出生暂时离开课堂,郜艳敏一直在下岸村担任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这个“职业”,从某种程度上磨钝了郜艳敏内心的刺痛与恨意。年,郜艳敏的工资是每年元,工资不高,但让她感受到了自己像一个正常人,一个有用的人。也正是靠着这份职业,她同其他被拐来的女子不同,在村子里获得了村民的尊重,被丈夫礼待——他不再打她了。

成为乡村代课教师后:被宣扬的道德模范

山村生活如一汪静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郜艳敏身兼多科,教孩子语文、数学、唱歌、画画......

到年时,下岸村情况稍有好转,各户集体装了电话,通讯比原来方便一些,通往外边的那条泥泞小道路况也好了不少。

这一年,曲阳一位农民摄影家在下岸村采风时发现了郜艳敏的故事,他把郜艳敏的事迹发布在网上,引起了多家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