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节日,有很多纪念日。每个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意义,每个节日有每个节日内容。有些节日热闹欢快,有些期盼。有些节日是个形式,也就看看。尽管节日有许多,经管有些节日也让我激动……可是这众多的节日却有一节日每当它来时都能让我心中激起波澜,都能让我深深地沉浸在里面,都能让我深深地回忆着什么。都能让我想述说着什么……这就是八一建军节,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的节日。父母都是军人,父母都是战争年代参加革命的军人。
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在世时很少说起他们的从军的经历,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岁月……我并不知道太多。只是在他们有时无意中流露出一些只言片语。让我对他们的从军的经历有些模糊的零碎的记忆。我试图去弄清一些事情,我整理了这些碎片,我查了很多资料……
我的父亲是个很严谨的人,也是个很严肃的人,母亲是个脾气很不好的人,甚至有些神经质的人。晚年似乎有很多的优越感。也有更多的暴躁的发作……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xx期间精神上也受到了刺激。我不知道这些是否会对她的性格脾气有些影响。
父亲出生在冀中平原河北保定满城的一个贫农的家庭,家里有地,兄弟很多。只能过着度日的生活。父亲在家中是老大,家里人尽可能的想让他多读点书,希望他能早点学好,早点能挣到钱。帮扶家里,他读完初小(相当于现在小学四年级)就又去读了师范,这个师范估计就比现在的小学毕业高一点。家里人希望他读完师范能去做先生教书,(没曾想这阴差阳错还就真的做了几年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先生)师范毕业父亲也去做了短暂的先生。然后他就不甘心这样如此……
说到冀中平原,就会联想到很多,冀中平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冀中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地处河北省中部,东邻渤海,西靠太行山,位于北平、天津、石家庄、德州四个大中城市和平汉铁路、北宁铁路、津浦铁路、石德铁路包围着的平原地区,面积为二到四万平方公里,共有四十三个县(有的县是一部分区、乡),到万人。由于战争环境不断变化,面积人口也有变化。这里有很强的革命基础,早在年就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发展建立了农村党支部,并陆续在安平、高阳、深县、蠡县、饶阳、定县等十几个县建立了党的县、区、村组织。在三十年代保属特别委员会领导进行了高蠡暴动,保定二师学潮斗争。虽然受到国民党反动军队的镇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但革命思想已深入人心。(此段文字来自网络)
父亲所在的保定就属于抗日根据地。做了一段时间先生后。就跳槽到了抗日根据地的县政府。不能说父亲有多高的革命觉悟。但是在根据地的那种良好的革命氛围,那种抗日救国的影响……还有不甘于就做一辈子的先生,还有可能(我自己想的)为了谋一份差事挣点关饷补贴家人。可能都是原因。到了抗日根据地的政府里做了一份差事。(家里并不想让他去做这个。不如在家里教书,或者做点小买卖挣得多,父亲磨过豆腐卖过豆腐)父亲的这一生有很多曲折离奇的经历。父亲做过先生,在政府里做过差事,然后当过土八路,做过正规军,整编国民党,当过 ,读过高校,做过教员,到过干校,去过支左,做过意识形态的领导,出席过省一级党代会,筹备恢复军校,做军校后勤工作,离休。
父亲
在地方抗日政府工作一段时间后,父亲还算是有文化的,然后转业。在人们的印象里转业都是由部队转到地方。可是父亲的转业却是从地方转到部队。因为父亲算有文化他没有当过兵,去了就当了干部,助理员之类的,转到了抗日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土八路。冀中军区的下属的军分区独立团。参加抗日战争。不久抗日战争结束。然后就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冀中军区下属的军分区,有一次父亲在教育我们时流露出来一些信息。知道了他在军分区独立团。说的是部队在一次行军过程中。和一股武装遭遇,双方分不清敌我。然后激烈交战。父亲说双方都是能拼善战。不分上下。后来发现和一般的国民党的部队不一样。国民党的部队一交火时间不长对方就会溃退。这次双方都感觉情况不对。然后双方停火喊话结果发现果然情况不好。 双方首长一见面抱头痛哭。父亲说出了当时自己在的是军分区的独立营。对方是解放军一个旅(记忆中)的正规部队。再打下去估计我父亲的部队就麻烦了。对方首长从来没碰到这样的情况。以派出部队两边迂回包围,准备全歼对方……结果是父亲部队两天前派出去的一个通讯员送信没送到就回来了。结果造成联络出问题。由此教育我们要如何如何。那次又讲到了部队战争的残酷,部队行军的辛苦。常常是走夜路急行军时腿还在机械的走着,人已经在瞌睡中……后话不详说了。不久解放军整编。然后冀中军区的部队分别编到各正规部队。父亲具体编到哪个部队了呢。他一直没说过。后来在南京汤山炮校时。父亲在学员大队和学员谈话时了解到了自己原先部队的一些情况。(那时候部队里有很多军二代。)通过这些部队子弟的学员。联系到了原先的部队在山西大同。军师领导全是他的战友。老同事极力劝他回原部队。他婉拒了。这些情况让我知道了他的从军的一些情况。然后我查找了很多资料。分析了他在整编后的情况,整编后可能就一直在69军。而且也和他的一些情况吻合。父亲整编后参加了平津战役。最重要的是北平傅作义的和平起义的整编改造工作。为了配合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派出了政工干部下到国民党部队的基层参与改造。这其中还有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的部队。当时解放军的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各带一个通讯员。进驻国民党的部队连营团里对其改造。准备整编起义。父亲当时是指导员,带了一个通讯员,两人进驻一个国民党部队一个连。母亲和我说过,当时的国民党的部队和解放军的部队,上下级,官兵关系。真的不一样……首长,长官,太太,同志……不多说了。参与改造的解放军的政工干部经常要集中开会讨论一些问题。那国民党部队里的有很多人很顽固,不服气,不想被改造,不想成为解放军。可能解放军里也有奸细。有时候通知了开会地点。集中后马上又转移地方。刚撤走集合地就被袭击。也很危险。因为有改造的董其武的部队。董其武的部队有很多是骑兵。 在往绥远开拔去集中整编的路上还逃跑了很多部队。
父亲和他的战友
解放军的历史上有两个69军,而这两个69军父亲可能都在过。
第69军是解放军曾经存在的一个军级编制。在解放军的编制中,曾两次出现过第69军的番号。分别是以华北军区第7纵队编成的第69军和第23兵团缩编成的第69军。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7纵队。该纵队是由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独立第9旅,冀中军区第8、第9、第10、第11军分区各一部,年11月29日,在河北省河间县组成。冀中军区的领导兼任第7纵队的领导,
为策应野战军进行察南绥东战役,年3月至4月,参加保定外围作战,破击平保段(今北京至保定)铁路,攻克霸县、雄县、板家窝等城镇。6月至7月,参加护麦作战和保北战役,攻克车曹村、魏家营等据点及新城、固安县城。9月至10月,参加护秋作战和阻击国民党军偷袭石家庄以及解放保定作战。12月,参加平津战役。
年1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序列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直属华北军区领导,周彪任副军长,漆远渥任副政治委员,所辖第19旅改称第师,杜文达任师长,谢继友任政治委员;第20旅改称第师,刘秉彦任师长,马泽迎任政治委员;第21旅改称第师,黎光任师长,邓可运任政治委员。5月,第69军的番号撤销,
2,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率部通电起义。起义部队就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37军和绥远军区骑兵第4师,归华北军区建制,由绥远军区指挥,移驻包头、五原地区。
年12月,改编为第23兵团,并移驻河北省衡水地区。
年9月至11月,第23兵团参加 。
年12月,第23兵团撤销建制,缩编为陆军第69军。
年10月30日,根据北京军区命令,以69军军直和28师、师抽调部分单位、人员,组建北京军区工程兵第6工区,由69军领导,在保定、石家庄地区担任国防施工任务。
年,69军从河北保定调防山西大同。
年7月,69军撤销建制。至此,69军结束33年的军史历程,退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以上资料在网络收集综合整理)
父亲在参加了北平和平解放和国民党部队的改造后。随部队入朝参加了 。那时已经是炮兵了,是骡马炮连。这个我的印象也很深。他说过有一次骑着马去参加一个会议。从马背上摔下来。腰也摔伤了……其它在朝鲜的更多情况我就不知道了。回国后在沈阳高级炮校学习。应该读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我在想的……)毕业后因为学习 留校。按他的话说,三分参谋长,四分团长,他五分留校。然后到宣化炮兵学院政治教研室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的说法最开始是教授会副教授,然后是政治教研室教员)。一讲六七年,xx开始,然后也是XXX,XXX。(不能明说,免得影响我的文章发表)然后各种原因去了炮兵五七干校接受改造。(我有专门写五七干校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翻看)。然后七十年代初到了贵州支左,(啥意思?不解释)。在贵州期间在贵州广播事业局做军代表。主要领导人之一。管电台,电视台等。父亲算是有文化的人。要审稿。那时的广播,电视是不能随便的……参加了贵州省的党代会。(哪一届我也不知道了)
省党代会上投票选举新一届省委领导七十年代初,七三,七四年。炮兵领导派代表到贵州宣布一些文件,解除一些不实……退回一些材料。宣布到南京参与炮兵院校重建筹备工作。然后到南京 地面炮兵学校工作,八十年代中期,在炮校校务部政委职务上离休。
再说说母亲,母亲的情况也很有故事。母亲出生在河北冀中平原(河北满城)相对富裕的一个家庭。中农,小康生活。这农村里越是富裕点的家庭好像越是开明一些,母亲家是抗日根据地里的根据地。为啥这么说?母亲的父母也很开明。支持革命,支持抗日,支持共产党,支持八路军。母亲的哥哥(应该是我的舅舅)村里的党支部的副书记,武委会主任,抗日救国xx队的队长。家里就是过来过去的共产党的干部,八路军的干部留宿的地方。母亲说过日本人也常常对根据地扫荡。后来也在不远建有炮楼。日本人和汉奸伪军随时就会溜过来看看。到时候那些地方干部和八路军干部就会藏在家里地道里。母亲说那些八路军的干部很多是南方人。说的话有些也听不懂。在地道里有时候孩子哭闹。那些干部急了也会拔枪吓唬吓唬……母亲很小就跟着哥哥为共产党为八路军做事。15岁(年3月)就加入了共产党。先是在村里参加革命。后来抗战结束后就到了共产党的县政府里工作。值得怀念的,值得说一下的是我的舅舅在抗日战争快要结束时,被村里的汉奸告密被日本人抓去做劳工,一去不复返,无消息……不知是在路上,在日本,在那里……从此无消息,这就算了。据说抗战胜利后那个汉奸照样是吃香的喝辣的……而这舅舅的事也从此再也没有人问过。(我只是在母亲的口里知道有这个舅舅)母亲在县政府工作过一段时间后。xx年也参军了,(具体那年不知道了)什么原因去的。和我父亲一样转业过去的?自己报名去的?还是因为我父亲的原因去的……不知道了。(在当时我的母亲也算是有文化的。读了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毕业)55年当时的解放军的XXX领导有命令。营以下的女干部全部转业复员。母亲就复员了。开始做了一段时间街道干部。当时部队随军的条件是15年军龄,营以上干部。那时父亲到了宣化炮院,母亲还在保定街道带着我们三个小孩。因为父亲是转业到的部队军龄并不长,47年才参军。到了60年还是61年母亲才随军。还是照顾的。军龄还不够。母亲到了炮院就成了家庭妇女了。那段在县政府工作的经历倒是有很多故事。xx期间在宣化炮院时。有很多地方的工作人员到家来搞外调,调查那些曾经一起在县政府工作的人的情况。到了南京炮校后。有一年我陪母亲回老家看她的妹妹。(我的姨,老实巴交的一个农民,舅舅被抓走后,家道渐渐衰落)到了保定,也不知怎么到了满城的。忘了。然后再也找不到去乡下的车了。应该是魏公村。那时都是在路上拦过往的胶轮大马车。拦了半天也拦不到。怎么办?天要渐渐黑了。母亲说我打听打听。县里的领导我都认识,然后她就问路边的老百姓。县长是不是谁谁?人家说早调走了到省里了。又说谁谁?说是不在这干了升官了。然后问公安局长叫什么?说是谁谁谁。哦,我认识,我在税务所时他就在派出所。就在我隔壁。老太太就蹬蹬蹬的找去了。去了一问,人家还有点迷迷瞪瞪。一说一讲。哦。xx期间还有人去找你调查我的材料呢……然后马上找了一辆吉普。还是人家单位的车。公安局只有一辆车,出去了。送我们到了乡下。那乡下来个小车也是稀罕。天都有点晚了。车子颠颠抖抖的开进村里。跑出来多少乡亲看热闹。心思是哪个大领导来了……后来老太说,那时省里市里很多领导都是她的同事。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哪一年的事呢?中央下了文件了。说是拨乱反正。55年转业复员的女干部落实政策。(那时候有很多那些女干部的家人已经做了大官了。)然后从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分别给予生活补贴。(做家庭妇女,没工作的,不叫工资)母亲从那时开始又领钱了,从开始的几百元到 去世时几千元。然后看病的关系也转到总院,看病一切免费。哎,还是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部队。没忘了这些老革命。老同志。
母亲的一生很平凡,但也不平凡。去世了也有一件遗憾的事,05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父母分别得到了一枚抗战胜利纪念章。那时在干休所。14年父亲去世,母亲接出了干休所。在外面照顾。17年去世后,我去干休所找他们要抗战七十周年纪念章。干休所的干部全都换了,一个具体管这事的干事一听挺奇怪,说是她怎么会有?我说六十周年都领过,要不给你看看。他说那是什么复员纪念章吧……然后说是查查。一查傻眼了,年3月入党。估计他也觉得失误了,然后就开始东扯西扯了。说是45年参加工作的才能领。我说她不工作怎么能入党?他说那可能是在校学生呢……然后在说就真的没啥意义了。我试图联系过地方。人家挺支持,但是说部队上的事无法管……我试图在网上找部队上的网站,这网站地方上进不去。我无能为力了。我再说一次,母亲的晚年脾气非常不好。不知是否和过早的参加革命还是在xx期间受到刺激有关。但是在她弥留之际。头脑已经不清楚了。她还会常常念叨我那年革命的时候……我的领导安排我干什么……我和谁谁去打鬼子……我在部队里怎么怎么……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她走了。
我能做的也就只能默默地祝福在那个世界的母亲。你为了革命做出了,你可以安心了……仅此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母亲,也献给那些同样的为祖国的革命,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过贡献的所有的父亲母亲。
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张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