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pf.39.net/bdfyy/jdsb/160324/4800901.html
年,张学良与多年未见的老部下吕正操相聚。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两位耄耋老人叙旧期间,张学良问吕正操:“你怎么跑周恩来那边了?”
张学良和吕正操
吕正操的回答可谓十分高明,他说:“当年,蒋介石让你护送他回南京时,我就知道他是不会轻易放你回来的。你走了以后,整个东北军一时群龙无首,乱了阵脚······趁国军南撤之际,我听从共产党的号召,率部脱离了东北军,留在河北平原继续开展抗日斗争。我深知,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张学良听此,沉思片刻说道:“必之,这条路,你走对了!”
从左到右:张闾蘅、张学良、吕正操
话说回来,老将吕正操与张学良又是如何相识的呢?当年又是如何加入的中国共产党?
身怀抱负,加入张学良部下
作为四野十虎将之一的百岁老将吕正操于年生于辽宁海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那一年,日本在我国东北打起了日俄战争之后,他的家乡因为是“辽沈门户、海疆咽喉”而被日本长期霸占。
年幼的吕正操常站在离家不远的南满铁路边上,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人民欺压与残害的惨景,打心底里恨透了这些日本人,他由此产生了两个愿望:一是参军打日本。二是将来要管铁路。
日俄战争
吕正操8岁左右开始上小学,入学之后他的老师给他起了一个学名叫“正言”。但吕正操表示对这个名字并不满意。他心想上学读书,但是要求知识,有了知识长大才好当兵。操练好了才能打日本侵略者,于是他就自己更名为“正操”。
吕正操念小学不到四年,因为家里面困难,中途就辍学了。老师觉得这个孩子不但聪明又十分用功,就此辍学就太可惜了,于是义务为他补习国文、数学、英文等课程,争取免费送他到县中学去,又给吕正操起了一个号,叫“必之”。古书有云:操之必正。
吕正操
年,一位在张学良部下任职当军医的远亲对他说,张学良带领的军队是新式军队,很是惜才尤其重用识字的年轻人,你可以去他那里参军入伍。
于是,吕正操告别父母参加了东北军,迈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 步,开始了他漫长的军旅生涯。
由于吕正操勤奋读书、艰苦奋斗,很快便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再加上吕正操与张学良两人都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而吕正操读书时,张学良又子承父业在讲武堂当校长,两人既为校友又为师生。
张学良
由于他们这种“特殊”的关系,后来吕正操被指定为中共和张学良的联系人,吕正操在张学良麾下期间,曾多次任职,是张学良极其信任的一位部将。
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等人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
张学良和蒋介石
而吕正操则组织了“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担任总队长,参与了这次事变。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总理等人的努力劝解下,蒋介石才愿意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张学良被囚,吕正操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下机后就被蒋介石扣押,终身监禁。
在张学良被软禁期间,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对张学良百般照顾,可是蒋介石却依旧不肯停止对张学良的管束。在此期间,张学良曾多次表示,希望能再见一见蒋介石,可直到败退台湾8年之后,张学良才等到蒋介石的约见。
宋美龄
两人此次见面之后,谈话中都不胜唏嘘,蒋介石三番五次提到西安事变说,你们发动的这次事变对于我损失太大了,而张学良闻此甚为难过,低头不能仰视。
当时两人的谈话持续了半个小时,还说之后再约时间见面。但是事实上,之后二人虽然在教堂偶尔碰面,但再无交谈。
年蒋介石去世,宋美龄把张学良带到蒋介石的灵堂前让他见了蒋介石的 一面。张学良写下了一副挽联,大概意思就是你我之间的关怀之情,像亲生兄弟一般,却因为政治立场不同,又像是有深仇大恨。
张学良和蒋介石
蒋介石死后,张学良得到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但是依旧处于管束之中,直到蒋经国死后,张学良才真正获得自由。
自西安事变张学良被软禁后,东北军被分化、瓦解、缩编,并调往豫皖苏各地,东北军不少官兵都意识到要打回老家去,赶走日本侵略者,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是 的出路,一些将领毅然脱离蒋介石的指挥,投奔光明,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的建设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吕正操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学良
随着国内、国际局势发展波云诡谲,吕正操于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吕正操率领部下开赴冀中。
抗战期间,吕正操率领队伍开创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地道战。以往的根据地大多是建立在偏僻的山区,都是依托地形优势打游击,但是在一马平川的冀中平原,便利的交通条件让有汽车作为机动运输的日军占据着巨大的优势。
装备简陋、只能靠双脚的我军队伍要想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困难重重。京津冀是日军占领区域的核心,纵贯其中的平汉、津浦两条铁路动脉是日军的交通生命线,同时这里丰富的资源也是日军长期战争的重要补给来源。
吕正操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日军开始抽调兵力加紧对冀中地区的控制,既要粉碎日军全面掌控冀中的企图,又要在无险可据的作战条件下建立起稳固的抗日根据地,一道艰难的命题摆在了吕正操的面前。
为了得到冀中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在进入冀中的随后几个月里,吕正操除了率部清剿土匪,稳定社会之外,还派遣了大批中共党员深入冀中地区的广大农村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动员民众参与到抗战中来。
很快,冀中地区便建立起了三十多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抗日组织,日军依赖的交通线开始频频受到抗日军民的袭击和破坏,这对于日军来说,尽快消灭逐渐壮大的冀中抗日组织,把冀中变成以战养战的补给基地,就成了他们火烧眉毛的要命问题。于是,日军对冀中平原的大肆掠夺和搜捕开始了……
为了反抗日军的肆虐,最早的地道斗争便在冀中平原上一个叫蠡县的地区首先开展起来。
日军为了巩固已经占领的地区,在蠡县筑起了密集的碉堡炮楼,并在各据点之间修起了公路,一时间,日军的汽车开始在这一带畅通无阻。
这一时期,日军的汽车开到了蠡县的各个村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次次血的教训逼着当地百姓不得不想办法来躲避灾难,这时各家各户在冬天为保存红薯而挖的地窖,就成了人们一个临时躲藏的地点。
由于日军常常在夜间进村突袭,百姓们在家里过夜就变得相当危险,为此大家开始在偏僻的野地中专门挖地洞,作为藏身的场所。
当时的中共蠡县县委书记王夫从各村镇前来定期汇报工作的人员那里得知,有的村民挖洞隐蔽,成功躲过了日军的搜捕。
王夫认为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中,这不失为与日军抗战到底的一个好办法,建议各村镇效仿以给村民的人身安全提供一个保障。
于是藏身洞在一些靠近日军据点的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但日军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端倪,从此每当日军扫荡村镇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意搜查藏身洞。由于只有一个洞口,躲在里面的村民只能期待不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就只能束手就擒。
一次次血的教训让当地群众知道,对藏身洞的改良已经变得迫在眉睫。单口洞行不通,村民们就尝试把邻里间的地洞挖通,形成双口洞,这样即使日军发现一个洞口,还可以从另一个洞口跑掉。
然而当日军在摸清地洞的这一变化之后,进村扫荡时首先上房,控制住地面,然后开始搜查地洞,因为双口洞的距离比较短,洞口常处在日军的火力控制之下,因此又有许多人惨遭杀害。
为了求得一线生机,人们不仅将邻里之间的地洞挖通了,街坊四邻各家各户的地洞也开始逐渐被联通起来,就这样一个拥有多个出口的地下通道逐渐出现在冀中的各个村庄。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其中许多村镇的地道已经初具规模,有了地道的保护,抗日组织得以长期坚持在各个村庄扒铁轨、割电线、破坏公路等等,对日军的袭扰打击变得日渐频繁。
经过长期的斗争,地道战被人们所熟知,而老将吕正操也被冠上了“地老鼠”这一戏称。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不但要研究铁路运输,还要加强研究铁路建设。
毛主席
吕正操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他为发展新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从研究制定全国“一五计划”铁路建设规划,到参与领导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从完成成渝、天兰、湘贵、兰新等一系列铁路工程建设,到大西南铁路、青藏铁路的开通,吕正操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旧雨重逢,相谈甚欢
张学良恢复自由后,离开台湾并未回大陆,而是直接带着妻子赵一荻长期旅居美国夏威夷。
本来张学良离台赴美本不想引起媒体注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他可以决定的,很快张学良前往美国的消息传开。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
杨医院探望生病的吕正操,吕正操从杨拯民口中得知张学良赴美的消息,便想见张学良一面。但他没有唐突贸然拜访,而是托女儿吕彤岩前去询问张学良是否愿意相见。
张学良听闻老部下吕正操想他相见时,他想也不想脱口而出:当然要见!吕正操闻此消息,病也奇迹般地好了。于是,年5月26日,吕正操在亲友的陪同下到美国看望张学良。
张学良亲自到电梯口迎接,两位老人相见,紧紧握着对方的双手,一时无语凝噎。据两位老将军上次见面竟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两位老友相见,相谈甚欢。
杨拯民
张学良先开口说了句:“听说你当年有个‘地老鼠’的称号,还记得吗?”这句话瞬间把回忆拉到几十年前,气氛也缓和了不少,两人相视一笑。
到了中午,两位耄耋老人把酒言欢,问道:“当年,你怎么跑周总理那去了?”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后,身份并未改变,而吕正操又是张学良非常信任的人,他怎么就从东北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呢?这也是张学良这么多年一直未想通的问题。
张学良和吕正操
张学良问得直接,吕正操一时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回答。就在众人紧张之际,只见吕正操说:“我深知,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张学良听此,沉思片刻说道:“必之,这条路,你走对了!”吕正操的意思,先说自己会脱离东北军的原因,是认为张学良因为蒋介石回不来了。
其次是自己想继续参与抗日斗争,拯救国民于水火之中。起初张学良被软禁正是因为对蒋介石兵谏,想让他放弃内战,共同参与抗日战争中。
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多年,未能参与抗战是他的一大遗憾,而作为老部下的吕正操参与抗日战争,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报效国家,对他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张学良和吕正操
年10月13日,新中国 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逝世,享年岁。在历史与现实的岁月交替中,那段光辉岁月被人民牢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