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慷慨悲歌为核心的燕赵文化是海河流域文化的主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海河流域的人民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海河流域的文化注入新的内涵。海河流域成为共产主义思想传播的前沿阵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在这里星火燎原。
催生海河流域革命文化
近代海河流域政治面貌的改变和革命文化的萌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息息相关。年,海河流域中心城市天津开埠以后,海河流域的传统文化与经济开始受到外来冲击,成为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前哨。同时,这也推进了以农耕区为核心的海河平原加速由传统农业向工业化转型的进程,催生了被学界称为以天津为中心的“口岸—腹地”型经济体系。作为海河出海口的天津,逐渐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中心。沿海河流域周边的广大腹地,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向近代转变,海河流域的重要城市——唐山也在此时崛起。
唐山地跨海河、滦河两大水系,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咽喉要地。19世纪70年代唐山开埠以后,中国的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等都诞生于此,被誉为“近代工业的摇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海河流域文化中逐渐融入了革命文化的元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也促进海河流域革命文化的生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近代海河流域文化中包含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真理的丰富实践。年,保定高阳县布里村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留法工艺学校。随后,保定育德中学又设立了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北京长辛店成立了高等法文专修馆。这些地方成为刘少奇、蔡和森、李维汉、李富春、何长工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实践基地,毛泽东也曾专门来此看望勤工俭学的湖南籍学员。蔡和森两次通信与毛泽东讨论建党问题,留法勤工俭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新文化运动爆发后,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阵地,开展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思想启蒙,有力地助推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并影响带动了全国各大城市,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的革命力量和革命文化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思想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于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乡大黑坨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年,李大钊与陈独秀、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积极酝酿准备、合作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在滹沱河畔的安平县。弓仲韬和两名农民党员在安平县台城村建立了中共党史上的第一个农村支部——中共台城特别支部。年,弓仲韬联合三个村党支部在敬思村召开了安平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河北第一个县委——安平县委。随后,党的基层组织在海河流域不断发展壮大,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在海河流域革命文化中有了丰富诠释和生动展现。
革命火种在海河流域不断传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河流域各地燃起了红色革命的熊熊火焰,英勇斗争的革命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年,保定阜平县诞生了华北第一支人民武装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四军,这里还建立了北方首个苏维埃政权——阜平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华北第一个红色政权。虽然阜平苏维埃政府存在的时间很短暂,但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为后来八路军师进驻阜平创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良好基础。年,在中共河北省委和保定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高阳、蠡县一带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农民武装斗争——高蠡暴动,猛烈冲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全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准备。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多个抗日革命根据地,成为敌后抗战的前沿阵地和持久战的坚强堡垒。其中,建立最早的根据地就是由聂荣臻领导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其区域与海河流域地区相近。根据地军民在对敌斗争和各项建设中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赞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另外,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师挺进太行山区,将司令部驻扎在邯郸市涉县赤岸村,在这里指挥了解放战争中的上党、平汉等战役,并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年,海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大批村庄房屋和庄稼被淹,受灾人口近千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政府在这次救灾重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政府拨款、社会各界捐款等方式多方筹集救灾资金,发动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并且着眼长远积极兴修水利工程。海河流域的大水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在救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协助合作和灾后重建中的顽强拼搏精神,都是海河流域革命文化的重要体现。
革命文化发扬光大
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海河流域不断开展,革命文化愈加浓厚,不怕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内涵不断发扬光大。如弓仲韬不仅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先后加入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而且变卖家产开办工厂筹集革命经费,其临终前还留下遗嘱将节余的一千元作为党费上交。在白洋淀,有一支专门除汉奸、打鬼子的水上武装力量“雁翎队”,他们历经大小战斗上百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戎冠秀在抗战时期带领全村妇女为八路军战士送水送饭、积极救治伤员,成为了支援前线的模范,被晋察冀边区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白求恩、柯棣华等都在此投身革命斗争,并留下感人故事。
现当代文坛上还出现了一个以孙犁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其代表作《荷花淀》热情歌颂了根据地人民英勇乐观的革命精神,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开创了抗日文学“诗意小说”的新境界,也是对海河流域革命文化的文学诠释。传统海河文化中慷慨任侠的内涵,在近代逐渐升华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海河流域的革命文化日渐成熟。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海河流域的革命斗争势如破竹,很快就进入了夺取全面胜利的战略阶段。年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因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进驻而愈加重要,毛泽东在这里向全国发出了五一劳动节的文告,在这里召开了中央书记处会议,擘画了淮海战役的蓝图,促使解放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年5月,中共中央总部迁至平山县的西柏坡办公,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夺取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党中央还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可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西柏坡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内涵既有团结进取的大无畏精神,也有自强不息的赶考精神,更是革命文化的丰富内容。海河流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和革命文化的交融发展。
近代海河流域不仅面临着灾害频仍的局面,还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害和反动统治的压迫。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坚强领导,在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不屈不挠精神鼓舞下,海河流域塑造了英勇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文化。
(本文系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雄安新区三县历史文化挖掘与保护研究”(HB19ZD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大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杨学新高志勇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