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911/4694665.html
心有小家胸怀大爱
——走近河北省“最美家庭”
■阅读提示
家,是成长的摇篮,是休憩的港湾,更是幸福的源泉。
最美家庭,馨香河北。日前,经过层层推选评审,省妇联揭晓了个河北省“最美家庭”。这些“最美家庭”中,既有抗疫医务人员家庭、公安民警家庭、一线工人家庭,也有爱岗敬业、热衷公益、孝老敬亲、绿色环保等各类家庭典型。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忠诚履职、勇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彰显了守望相助、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为全省广大家庭践行新时代家庭观、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作出了榜样。
孙玉兰在细心照料老人。省妇联供图
孝老爱亲传承美德
在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老爷庙村,有一处美丽、整洁的庭院,庭院里有一株玉兰花,常常能看到几位老人在这里晒太阳,这处庭院就是由孙玉兰家庭创办的玉兰养老院。
与别的养老院不同,玉兰养老院里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失能老人,还有的整日卧病在床。孙玉兰和老伴儿闫占青不但要半夜起来给瘫痪的老人换尿不湿,还要勤加查看,就怕哪个老人出现什么状况。
为了给老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孙玉兰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投入到养老院建设上。如今的养老院宽敞明亮,卫生间、电视一应俱全,院里还专门建了大型活动室、文化广场,还栽植了萝卜、西红柿等绿色蔬菜,供老人们食用。
“养老院收费低廉,但服务一流”“她对这些老人没挑!儿女都不见得能做到擦屎擦尿不嫌弃,不吃饭还一口一口地喂”……孙玉兰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把这个养老院建成了老人们心中最温暖的家,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赞扬。
“孝老爱亲,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付出越多,成就感和幸福感就越强。”孙玉兰和闫占青依旧整天在养老院里忙碌着。
如今,在孙玉兰夫妇的言传身教下,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孙玉兰的两个小孙子在节假日的时候也会来养老院,给老人们送零食、讲故事。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善美家风最直接的体现。传递好家风的,还有多年如一日照顾患病的父亲、公婆的滦南县扒齿港镇毛家营村村民赵彩芸;不离不弃照顾伺候九十多岁奶奶的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村民杨珍红,多年来照顾患病的父母和独居老叔的沧县薛官屯乡范庄子村村民苏洪杰夫妇……
鲁春芳照顾患病20多年的老伴儿。省妇联供图
爱岗敬业自强奋斗
在蠡县鲁春芳家中,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厚重的《蠡县志(-)》引人注意。
鲁春芳今年70岁,退休前在蠡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主持修订的《蠡县志(-)》获评河北省地方志优秀志书二等奖。
“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回忆往事,鲁春芳感慨颇多,年退休后,她本想在家照料患脑血栓多年的丈夫,但当时县政府决定续修县志,希望她出面帮忙。
出于对县志工作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鲁春芳毅然牺牲小家,投入到紧张的修志工作中。
从年9月到年,鲁春芳带领方志办修志人员呕心沥血,辛勤笔耕,编写了50多万字志稿,搜集资料多万字,统稿多万字,提出书面修改意见5万多字。
为搜集资料,鲁春芳早出晚归,跑遍了全县60多个部门、13个乡镇及个行政村,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她和同事们的足迹。9年里,多万字的志稿她审改了近10遍,不仅对每篇内容的观点、文字、数据等全面审阅,还兼顾其他篇章的内容。
修志路上,鲁春芳遇到了很多难关。一天下班路上,她被撞成骨折,即便如此,仍然在病床上坚持修改校对材料,还拄拐去保定市印刷厂审稿校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道繁杂程序,历经七改篇目,八易其稿。年3月,《蠡县志(-)》通过了四级评审,达到出版要求。
“修志虽然平凡,但给世人留下财富,这也是‘得志’。”鲁春芳说。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鲁春芳家庭是众多“最美家庭”的缩影。他们立足于各行各业,开拓进取、奋斗不止,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将个人价值融进时代发展,成就了最美家庭,引导更多家庭学习最美故事、传播最美能量、争做最美家庭。
骆宗明与老伴儿李秀芹一起制作了39本家庭档案,图为夫妻二人在整理档案。省妇联供图
热心公益无私奉献
在滦州市滦州镇,活跃着一支由“五老”组成的关心下一代队伍——“老爷爷报告团”,他们经常开展公益性宣讲活动。今年80岁的骆宗明就是“老爷爷报告团”的领头人。
年退休后,骆宗明一心想着继续为党为人民做点事,在老伴儿李秀芹的支持下,他决定带头组织成立一个宣讲团。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党员的赞同,他们一起先后走遍了当地91个乡村,走访余名老人,收集了大量当年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故事,并精心整理编写成了一套3万多字的宣讲教材。
后来,骆宗明和团队一起,分区分片走进全镇各中小学校,开展巡回宣讲多场(次),面向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文化以及遵纪守法、传统美德等主题宣传教育,积极传播红色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弘扬传统美德。
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年,在骆宗明提议下当地筹建起一座民俗博物馆,他同几位老党员一起下乡进村入户,共收集文物余种、余件,充实民俗展品,丰富教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更好场所。目前,他们如期完成了河北区域内革命战争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
骆宗明说,他能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这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老伴儿有60年党龄,她一直全力支持我做公益宣讲,有时候她也参与进来,跟我一块儿发挥余热,贡献社会。”
热心公益,“最美家庭”的故事还在继续。
“一定要让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勇士们安心、安全地去战斗。”疫情期间,李凤艳、王必顺夫妇多次捐款,向疫情检查站和疫情严重地区的村民捐赠军大衣、口罩、方便面等生活用品。
李凤艳和王必顺是迁西县人,两人均已退休。向学校捐赠校服,向青少年赠送法律书籍,为中小学生宣讲法律知识……多年来,夫妇二人一直热心公益事业。
“我希望用一家的小爱,温暖周围更多的人。”李凤艳说。
(河北日报记者刘冰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591.html